人文教育的守望
对于学校而言,教育与文化一体两面,密不可分。教育方方面面都蕴含着文化,文化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教育。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文化是看不见、摸不着的,但文化又是的的确确存在的。学校教育的更佳状态,就是通过一个个或有形或无形的文化行为,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得到教化。笔者所在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文化立校、文化兴校,建设了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学校文化。
确立核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
一提到学校文化,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物质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精神文化,还会想到课程文化、课堂文化、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。但是物质不等同于物质文化,制度不等同于制度文化,课程、课堂、教室等莫不如此。这些,只是学校文化大树上的繁枝密叶,核心文化才是树的根基。学校是育人的地方,只有明确了核心文化,才能解决“培养什么样的人”的问题,才能让广大师生明白“到何处去”。没有了核心文化,一切都将成为无本之木,难以生存。
潍坊中学的核心文化是“人文”。人文即以人为本,追求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尊重。潍坊中学实施人文教育,就是坚持以人为本,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,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,尊重家长的教育诉求,尊重教育规律,着眼于学生成长、教师发展、教育质量和服务品质提高,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,使学生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,卓越的人文素养,科学的人文方法,崇高的人文精神。在“人文”核心文化的引领下,潍坊中学研究、确立了“人文,惟真,为发展而教育”的办学理念,“全面发展,人文见长”的培养目标,“建人文特色学校,办人民满意教育”的办学目标,构建了人文课程、人文课堂、人文德育、人文管理等人文教育体系;通过面向全校师生的征集评选,学校教学楼有了一个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名字——文汇楼、文源楼、文瀚楼、文华楼、文美楼。以“人文”作为学校核心文化,既点明了学校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,又彰显出潍坊中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。
挖掘与学校历史、教育本质及时代要求相关的文化
学校文化建设,不仅要明白“到何处去”,还要知晓“从何处来”。
追溯学校的本源文化。没有了过去,我们将踏上一片虚无。学校文化首先是一种传承。潍坊中学建校于1883年,由美国传教士狄乐播先生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。自创校之初,就有一种精神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和进步,这种精神就是“人文”。130余年的历史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,人文精神不断被传承和发扬,一直是学校的本源文化。
回归教育的本质规律。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。学校,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、承担家庭幸福期盼、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地方。在“唯分数论”依然还有市场的今天,潍坊中学将人文教育确定为回归教育本质的有效途径。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,形成了卓越的人文素养,掌握了科学的人文方法,自觉遵循人文精神,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,服务他人,奉献社会,拥有幸福的人生。
顺应社会与时代的需要。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与时俱进,根据社会与时代要求不断作出新的阐释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、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、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,无不让人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高度重视;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“全面发展的人”为核心,更是将人文底蕴放在了六大素养的首位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融入教育全过程,贯穿于教育各领域,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,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,将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根本任务。
显性文化易,隐性文化难。而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恰恰是隐性文化的“外化于行”
学校文化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。显性文化建设较为容易,一所学校,只要有了资金支持,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够“旧貌换新颜”;如果需要,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到让“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”,标语、口号满校园。然而隐性文化建设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。破解隐性文化建设难题,潍坊中学首先解决“培养什么人”的问题,根据“人文”核心文化,明确办学理念、培养目标、办学目标以及校风、教风、学风等,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学校隐性文化体系;其次是解决“怎样培养人”的问题,通过人文课程丰富学生人文知识,人文课堂提升人文素养,人文管理涵养人文方法,人文德育锻造人文精神,让人文精神在学校师生中“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”。
学校文化应该根植于学校的课程、课堂、德育、管理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
雅斯贝尔斯说:“只谈原则显得空泛,只关注实物就会迷失方向。紧要的是,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和我们的终极价值关联起来,也就是说,让教育终极价值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。只有不让遥远的地平线在我们视线里消失,我们的脚才会迈出有意义的一步。”学校文化只有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融合在了一起,才会激发出巨大的力量。
人文课程——尊重师生的教育获得感,尽更大可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。在潍坊中学,课程不再是一门门停留在课表的学科,而是成为全体师生展现个性与智慧的舞台。学校的文汇楼有部分房间没有充分利用,于是学校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,建设了潍坊中学人文书院。人文书院包括生涯规划、历史人家、法律与社会、经济研究、模拟联合国、人类与环境、文美文学院、博艺画院、民族教育室等9个模块功能室,9个功能室的规划设计及课程开发全部由指导教师与学生自主申报、独立完成。走进“历史人家”,不仅可以看到“东夷文化”的发祥地历史,也会看到中国四大版画之一的“杨家埠刻板画”;文美文学院成立四年来,已经有数百篇作品见诸报刊……《迈向人生巅峰的阶段》《人类与环境研究》《跟着历史学做人》等一批人文书院校本教材,为广大学子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食粮。人文书院成为学生提升人文情怀,锻造人文品格,积淀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。
武术社团的成立及其课程开发也特别能够体现人文文化。学校有一位武术教师刘老师,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、一级推手教练。有一批学生慕名报考潍坊中学,有一部分老师想请他教太极拳。于是“潍坊中学武术社团”应“需”而生,学校专门建设了武术社团活动中心,刘老师带领团队开发了社团课程“校园武术”。每天下午师生强身健体的习武照成为校园美丽的人文景观。学校的排球、武术、文美女子合唱团等44个社团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,社团课程成为学生发挥潜能、开阔视野、锻造高尚品格、追求自我完善的平台。
“三位一体”人文课堂——课堂作为育人的主阵地,应当成为一所学校更具文化气息的地方。潍坊中学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、尊重规律的原则,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,形成了“自主—合作—探究”“三位一体”人文课堂。人文课堂通过小组建设“聚”起了向心力,通过精品学案“逼”出了学习动力,通过课堂展示“激”发了学习活力,通过小组评价“赛”出了竞争力。从自主学习出发,学生之间互相碰撞交流、合作探究,然后将学习收获进行当堂展示。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人,教师成了参与者、欣赏者、引领者,促进了“学以致用”“知行合一”的教育生成,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小组建设和班级课堂文化,营造了民主、平等、高效、优质的课堂生态。
人文德育——文化立魂,为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。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。潍坊中学实施人文德育,一是尊重学生的差异,实现个性化教育;二是让学生有规则意识,让学生懂得规则是更大的人文,自觉成为合格的公民。人文德育秉持人文教育理念,面向全体发展,关注个体成长,致力于德育活动锻造人文精神,学生管理倾注人文情怀,校园文化涵养人文情操,德育课程搭建人文平台,德育课堂渗透人文方法,家校合作展现人文关怀。
因人因事而异,因材施教,人文德育实现了尊重差异与遵守规则的和谐统一。潍坊中学的大门口有一个迟到登记表,登记表上不仅有学生姓名、班级、年级等相关信息,还特别设置了一项备注,由学生写明迟到原因,供班主任参考。比如前几天就有一位学生,他迟到的原因是路上有一位同学摔伤了,他帮着送到了医院、联系了家长。这位学生确实“迟到”了,但这次“迟到”却是可以理解并且应该得到赞扬的。“迟到”是每一所学校都会遇到的“小事”:只要规定时间没有到校,结果就是“迟到”了。按照规定时间对迟到行为进行“一刀切”很简单,却忽视了学生迟到原因的千差万别,与以人为本的德育本质南辕北辙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只有透过现象抓住了德育的本质,我们的德育才会走进学生心灵并真正发挥作用。
人文管理——制度是应有的硬性规范,尊重是离不开的软性情怀。文化是学校的灵魂,制度是学校的护航舰。没有制度的学校等于没有规矩的家庭,懒散而无力。潍坊中学依据《办学章程》,积极完善理事会、校务委员会、教职工代表大会、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,坚持党的领导,形成了以“四会一章程一核心”为主体的现代学校治理架构,建立起了积极、稳定、长效的现代治理体系,为上级各有关部门、学校、教师、学生、家长及社会各界力量凝聚办学合力提供了保障,推动着学校不断发展。
人文管理以人为本,其核心是对人的尊重与成就。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的心态与一个个具体的细节。一次认真的倾听,一个主动的问候,当源自内心的尊重化为学校每一位师生的自觉行为,一种名为幸福的情怀就成为学校文化更和谐的音符。潍坊中学一直创造机会成就教师,“让每一位教师感到自己的重要,让每一位教师绽放更美的笑容”。2015年国际劳动妇女节,学校工会设立了“巾帼育人先锋”“贴心服务模范教师”“孝老爱亲好儿媳”“孝老爱亲好女儿”“贤淑智慧好妻子”“育子有方好妈妈”“团结友爱好姐妹”等16个奖项,供全体女教师自由申报。学校把奖项设置与女教师的工作、生活、身份紧密联系,让每一位女教师都能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甚至几个奖项,在申报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。也是在那一年,笔者收获了人生中头一个在三八妇女节上受到的表彰——“教职工幸福缔造者奖”。“每一位教职工的幸福感首先源于学校的发展。潍坊中学这几年蒸蒸日上,越办越好,让学校每个人体验到了教育应有的尊严。”她们发自内心的声音至今依然让人感动。
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有广泛的认同
建设学校文化,绝不仅仅是校长、学校领导班子的事,离不开教师、学生、家长乃至社会的认同与支持。认同不是一种单纯的结果,而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过程,是教职工、学生、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。潍坊中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,没有旁观者。从学校领导、中层干部、广大教职工到专家、学者、社会知名人士、家长与学生代表,大家集思广益,各抒己见,在一次次的研讨、座谈、访谈、调查问卷中,“人文”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、丰富。历经一年多的时间,当《潍坊中学人文教育行动纲要》在学校教代会、家长委员会上全票通过时,人文教育核心价值观已经扎根在了广大参与者的心灵深处,成为教师、学生、家长与社会的共识。只有赢得认同,学校文化才会产生积极力量,在育人合力的巨大推动下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。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